過柱子,即柱層析或柱色譜的俗稱,是有機化學中最/常用也是最基礎(chǔ)的一種分離手段。有機化學實驗者最常做的三件事莫過于加反應、點板(TLC)和過柱子了,過完柱子拿到了純的產(chǎn)品這個實驗才算是告一段落了,當然之后一般還需要做一些其他的數(shù)據(jù)表征。作為一個幾乎天天跟柱子打交道的有機化學實驗者,有過把產(chǎn)物過沒了的經(jīng)歷,也曾一根柱子過了兩三天還舍不得丟掉,更有一個反應過了兩三次柱子的情況,粗略估計差不多過了有上千根柱子。今天遠慕整理一下過柱子的一些心得和體會,以供大家討論和借鑒。
過柱前
1. 關(guān)于要不要過柱子。
過柱子是有機化學中一種非常常用的分離純化方法,但并不是唯/一的方法。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過柱子分離。同時,除了過柱子,重結(jié)晶,蒸餾也是比較常用的分離方法。在過柱子之前,除了點板之外,還可以做其他一些準備工作的。比如打個核磁粗譜,液質(zhì)或氣質(zhì)等,可以直觀地分析反應結(jié)果。少過柱子,多打粗譜,別等到你哼哧哼哧把柱子過完了卻發(fā)現(xiàn)沒有你想要的東西。如果從TLC或譜圖中看出粗產(chǎn)物純度可以,不影響直接做下一步實驗室時,*可以跳過這一步的純化。同時,如果雜質(zhì)和目標產(chǎn)物rf值相差很近不便于分離時,若下一步反應產(chǎn)物極性變化較大,利于分離時,也可以考慮直接進行下一步。但有時候前一步產(chǎn)物不夠純也可能會給下一步帶來麻煩,所以這個要準確判斷,而且能把產(chǎn)物弄純的話盡量純一點。另外,如果TLC板上有好幾個點,而且你又很難判斷哪一個是你要的東西,這時可以取少量爬個大板,分析大板刮下來的各個組分,待確定哪部分是你的目標產(chǎn)物時,再迅速地通過過柱拿到所有目標產(chǎn)物。
2. 柱子和固定相的選擇。
柱子的規(guī)格按分離的量來選擇,一般來說粗長的柱子較好,然而粗的柱子浪費溶劑,長的柱子壓得緊了淋洗液沖得又慢,柱子的規(guī)格和裝的長度當然是恰到好處最好,這個需要從實踐中總結(jié)。市面上的柱子一般有帶砂芯的和不帶砂芯的,帶砂芯的不需要塞棉花,流動相滴得也快一些,但有時會被污染,用完記得多用溶劑洗一洗。不帶砂芯的柱子需要自己塞棉花,棉花不要塞得太緊,否則流動相滴得太慢,很費時。關(guān)于固定相的選用,一般是硅膠和氧化鋁,當然對于一些大分子還有凝膠柱。氧化鋁具體分下來又有堿性、中性和酸性的,這個用于特定化合物的分離。對于一般的小分子化合物基本(正向)硅膠柱就夠用的了。過柱子選用的細硅膠一般是200-300及300-400,越細的硅膠分離效果越好,但太細的壓實之后沖起來也有些費勁。對于很好分離的體系也可以選用粗一點的,即100-200目,過起來會快一些。
3. 流動相的選擇。
流動相即淋洗液,它的確定靠TLC,一般是混合溶劑(當然也有用純石油醚或二氯甲烷作為淋洗液的)。混合溶劑比較常用的有石油醚/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/甲醇,前者用于小極性體系,后者用于大極性體系,很顯然后者的毒性也較大。一般情況下,石油醚和正己烷是可以替換的,但是國內(nèi)正己烷的價格要貴很多,有趣的是有些國外的文獻比較喜歡用正己烷,據(jù)說香港也基本是用正己烷。當然關(guān)于淋洗液的選擇也不要囿于上述兩種混合體系,像丙酮、乙/醚、氯仿等溶劑也*可以用來過柱子,有些rf值相差極近的混合物,通過改變淋洗液的成份及配比,是有可能爬得更開一些的。淋洗液的確定很重要,淋洗液選用不當有可能導致柱子過不開而重新過,這樣徒增煩惱。
一般來說目標物的rf值控制在0.2-0.3時的淋洗液比例較好,且最好在過柱前留一點點可供點板的樣品,便于過柱后期比較。這里順便說一下,不要過份相信國產(chǎn)試劑的純度,因為我就曾經(jīng)被坑過。研究生時用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全部是大桶粗溶劑,需要自己重蒸一下再用,這種是沒問題的。現(xiàn)在用的全部是直接購買的5L鐵桶或塑料桶裝溶劑,一直也沒什么問題,但是去年有一次一個小心翼翼過完柱子的產(chǎn)物,信心滿滿地打核磁卻發(fā)現(xiàn)不純。讓同事幫忙分析雜質(zhì)時,同事說這個雜質(zhì)他也遇到過,經(jīng)驗豐富的老板說雜質(zhì)可能是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。
至于是如何引入的就很難說了,很有可能是因為使用了含塑化劑的東西,比如塑料滴管、塑料針頭等??墒沁@些塑料物我絕對不是第一天用了,以前從來沒出現(xiàn)過問題,后來上網(wǎng)查到有人曾提出有些雜質(zhì)可能是不純的乙酸乙酯引入的。于是我取了幾十毫升乙酸乙酯,旋干之后去打核磁,果然就是上述雜質(zhì)。之后再也不敢用那個廠家的乙酸乙酯了,剩下的也要全部重蒸一遍才敢放心用。
過柱中
硅膠吸入體內(nèi)是無法代謝排出的,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,需在通風櫥內(nèi)操作,并佩戴口罩。我有個同事曾經(jīng)不小心把一盒硅膠打翻了,在他打翻硅膠的一剎那我就跑出去了,他處理完現(xiàn)場的一周內(nèi),我感覺地上還是有些硅膠粉。
1. 柱子的制備。
關(guān)于柱子的制備,因人而異,有人喜歡濕法備柱,有人喜歡干法備柱。喜歡濕法的會覺得干法的會有氣泡,喜歡干法的會覺得濕法太慢且柱子高度不太好控制。其實兩種方法都可以,新手最好從濕法入手。無論是哪種方法,熟練起來就好,二者的終/極目標都是要使制備好的柱子硅膠分布均勻,柱面平整,全柱無氣泡。這里面需要說明一下,若用干法備柱,一般是用水泵把硅膠從柱子底部抽實,勿用油泵。因為我聽說有個前同事(我入職時他已離職)喜歡用油泵抽柱子,結(jié)果抽了兩次就把油泵抽壞了,據(jù)說是把硅膠粉抽進泵里了,其實我挺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。
2. 上樣。
上樣也分干法和濕法。濕法比較簡單,若樣品是液態(tài),直接用滴管轉(zhuǎn)移至柱中,并用少許淋洗液洗滌瓶子兩三次,洗滌液也一并轉(zhuǎn)移至柱中。轉(zhuǎn)移的過程中注意沿柱內(nèi)壁緩緩加入,不要破壞硅膠表面。若樣品是固體,可用少量淋洗液溶解成液態(tài)上樣。若樣品溶解性不好,可借助二氯甲烷或乙酸乙酯等溶劑,但這種大極性溶劑不可多用,否則對于小極性產(chǎn)品來說會降低分離效率。
記得我最開始學習過柱子時,師兄只會濕法上樣,自然也是教我濕法上樣,而且那時大家全部是用二氯甲烷溶解樣品,有時用得還很多,這樣有些小極性的東西就容易分不開。干法上樣需要先制備樣品,不論固態(tài)、液態(tài)樣品,均用少量易揮發(fā)、易溶解溶劑溶解、稀釋樣品,建議稀釋后樣品濃度為30-50%(固態(tài)樣品一定要*溶解,不可固液混合)。然后加入適量粗硅膠(100-200目),使樣品均勻分散在粗硅膠上。粗硅膠的使用量為硅膠加入后,在未干狀態(tài)下為容易散開的濕沙狀態(tài),晾干或旋干后為均勻分散、自由流動的硅膠顆粒,無結(jié)塊。然后將此硅膠粉倒入柱中,粗硅膠的高度最好小于細硅膠的1/3。
對于濕法和干法的選擇,也是看具體情況和個人習慣,不過總體來看,干法上樣用得較普遍一些。特別是有時量太大,濕法上樣會發(fā)現(xiàn)樣品太多而過載在硅膠表面。上完樣在加淋洗液之前,需將樣品表面保護起來避免被沖壞,具體來說,有用石英砂的,有用無水/硫酸鈉或無水硫/酸鎂的,還有用棉花的,更有甚者是用粗硅膠的,這個也看個人習慣。
3. 接樣。
過柱分常壓柱、減壓柱和加壓柱,現(xiàn)在最/常用的就是加壓柱,快速柱色譜也由此而來。有時特別難分的,有人也會一咬牙過個常壓柱,讓其慢慢流,但是速度太慢了。對于柱子多的熟手,可"雙柱齊下"或"多柱齊下",但要注意收集樣品時不要弄混了。過柱子其實是件挺無聊的事,你需要看著柱子換試管或小接液瓶,這個時候也可以做些其他事情,比如背背單詞聽聽歌,但是與此同時要注意不要壓干柱子。
最開始過柱子時,建議用小極性溶劑沖沖柱子,因為有時候在TLC板上感覺基本沒有什么雜質(zhì)而裝了個很短的柱子時,有時點試管中的樣品會發(fā)現(xiàn)可能還是有一些小雜質(zhì)的。關(guān)于確定樣品什么時候出來也是有技巧的,最直觀的就是觀察柱子,這個對于有顏色的東西特別好用,會觀察到不同的色帶。即使對于沒有顏色的東西,仔細觀察柱子也是有些變化的。還有的人會借助紫外小手電筒或手提式紫外燈,往柱子上一照也能提供參考。
另外,若產(chǎn)物是固體,特別是溶解度差一些的,出來后會有少量析出在柱尖,包括試管中,有時放置一會兒也會在試管壁上看到。若是液態(tài)產(chǎn)物,仔細觀察柱尖,及流動相滴下來的狀態(tài)也有所不同,且試管同樣放置一段時間,隨著溶劑的揮發(fā)也可在試管壁看出。當然除了這些以外,那就是點板了。點板不必一管挨著一管點,可跳著點。等到確定產(chǎn)物出來時,*可拿接收瓶接。旋蒸是過柱子的決速步,選擇合適的瓶子,快速收集好樣品,就在旋蒸上刷刷地旋起來,有時候看著溶劑在旋蒸冷凝管上淚流滿面時還挺爽的。
過柱后
過完柱子后,在沒確定拿到了所有自己需要拿到的東西時,不要立刻把柱子處理掉,也不要急于把試管和接受瓶里的東西都倒掉,這樣如果出了一些差錯還有挽回的余地。同時,最好詳細記錄自己過柱子的一些條件,TLC的情況,以及產(chǎn)物的狀態(tài)和表征譜圖等等,好記性不如爛筆頭,把這些記下以后再做同樣或類似的反應也會有一些參考價值。
學生時代,剛進實驗室的菜鳥可能都充當過人工過柱機以及刷試管工,也都曾被柱子虐過,后來可能慢慢習慣了與柱相處甚至愛/上擼柱子,而工作了后可能會愛上過柱機。不管怎樣,每個有機人可能都有一段段屬于自己的"我與柱子的故事"?;仡^看看那些曾經(jīng)過過的柱子,它們不需要圍起來看看能不能繞地球一圈,它們只需要陪伴我們在化學實驗中成長即可。